承德市:魅力承德、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金山岭长城
春日的承德,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既有长城杏花的诗意浪漫,又有皇家园林的厚重底蕴,更融合了温泉康养、非遗体验与潮流活动。以下是承德的亮点梳理,助你解锁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
魅力承德
作为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汇之地,承德有满、回、苗、蒙古等 53 个少数民族,人口近 180 万,占全市总人口近一半,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多元融通、包容开放的文化底蕴。
承德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如《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等大型实景演出,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承德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此外,还有满族的背灯祭、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 “承德离宫” 或 “热河行宫”,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始建于 1703 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约 90 年建成,占地 584 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园林布局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苑景区由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个区域组成,是皇帝游豫宴乐的地方。避暑山庄集 “南秀北雄” 于一体,融合了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园内有仿江苏镇江 “金山寺” 而建的金山 “上帝阁”、仿浙江嘉兴南湖的烟雨楼而建的 “烟雨楼” 等众多建筑,可谓集全国景点于一园。
避暑山庄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园内的建筑、文物、诗词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也为后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与此同时承德地处北方,夏季气候凉爽,避暑山庄的选址和建设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为清代皇帝和皇室成员提供了一个避暑消夏的理想场所,同时也成为他们休闲娱乐的重要空间。
普宁寺
普宁寺又称大佛寺,是一座汉藏结合的佛教寺庙,也是 “外八庙” 之一。寺庙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占地面积约 2.3 万平方米,196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 年被评为中国首批 5A 级佛教圣地。
作为清代民族融合与宗教包容的象征,普宁寺不仅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世界文化遗产,更是通过历史、建筑与宗教活动的延续,成为展现中华多元文化融合、促进旅游与教育研究的珍贵瑰宝。1994年与避暑山庄及周边寺庙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展现清代建筑艺术巅峰。
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北侧,是清代皇家寺庙群“外八庙”中的重要建筑之一。它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 ,是乾隆皇帝为迎接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进京朝觐并参加自己七十寿辰庆典而特意修建的藏传佛教寺庙。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汉藏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宗教和政治意义。
作为清代“康乾盛世”多民族融合的见证,须弥福寿之庙展现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加速不断促进汉藏文化交流,现已成为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重要节点。不仅如此,汉藏风格的融合体现了清代皇家园林与宗教建筑的巅峰水平。1994年,须弥福寿之庙与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共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须弥福寿之庙现为承德重要旅游景点,兼具历史展示、文化研究和宗教活动功能。它不仅是清代民族政策与宗教包容的象征,也是汉藏建筑艺术的瑰宝。其历史作用远超宗教范畴,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标志性遗产。如今,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持续向世人传递着多元文化共生的智慧。
普陀宗乘之庙
位置坐北朝南,占地 25.79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7 万余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寺庙,也被称为 “小布达拉宫”。整体建筑风格仿照西藏布达拉宫,同时融入了满族、汉族的民族特色,是汉藏结合式寺庙。乾隆皇帝修建普陀宗乘之庙,主要是为了借庆祝自己 60 大寿和皇太后 80 寿辰的集会,并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例如,乾隆在庙内的万法归一殿接见了自俄罗斯归来的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彰显了清朝的国力和对少数民族的重视。
作为皇家敕建的佛教寺庙,普陀宗乘之庙是佛教信仰者进行宗教仪式、祭拜和修行的场所,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佛教教义,增强信仰者的精神寄托。庙内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品也反映了宗教信仰的历史和演变,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和传统。普陀宗乘之庙的修建体现了汉、满、蒙、藏等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多种民族建筑形式,庙内的碑刻、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也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1994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不断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段落之一。它东起望京楼,西至龙峪口,全长约10.5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由抗倭名将戚继光于隆庆至万历年间主持重修和扩建。金山岭长城以险峻的地势、精巧的防御体系和密集的敌楼著称,被誉为“万里长城之精粹”。
金山岭长城既是明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核心军事要塞,也是戚继光军事改革的实践典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展现中国古代军事智慧与工程技艺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如今以原始风貌和壮丽景观成为徒步、摄影胜地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持续传递着历史与文化的深远价值。
金山岭长城不仅是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典范,更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其精巧的设计、险峻的地势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兼具历史研究、艺术审美与旅游开发价值。如今,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景区,持续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古代军事智慧与民族精神。